发布日期:2025-01-25 17:20 点击次数:143
狮子的“指纹”在哪?通过面部识别,科学家改进亚洲狮种群监测方法
亚洲狮是狮子一个特有的亚种,目前濒临灭绝。1908年,亚洲狮由于人类的捕猎,数量锐减至仅13只。印度在古吉拉特邦设立了吉尔国家公园以保护这些狮子,现今该公园成了它们在自然界的唯一栖息地。
准确地估计亚洲狮在栖息地的数量和分布,可以帮助保护工作者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管理策略。21世纪以来,古吉拉特邦的森林部门每五年进行一次亚洲狮的统计:2005年有359只,2010年增加到411只,2015年达到523只。
科学家在这些统计工作中使用了一种“总计数”的方法来估算狮群数量。然而,这种方法在技术上存在漏洞。由于亚洲狮在吉尔公园及其周围1700多平方公里的活动范围内,不太可能做到每只狮子都被统计到,导致可能出现重复或漏算,从而使统计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偏差。
为了有效保护亚洲狮,必须对其受威胁程度及种群密度进行准确估计。错误的监测方法可能导致错误政策,消减保护效果。因此,精确的统计不仅能够避免资源的误分配,还能支持保护工作者制定更好的策略。
最近,印度野生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凯莎布·古格及其团队研发了一种新的监测方法。这一新方法通过两个步骤来估计亚洲狮的分布密度:
首先,在选定的调查区域内拍摄狮子的照片,辅以计算机程序分析狮子的晶须图案和身体上的永久性标记,以识别不同个体,从而避免重复和漏算。
其次,结合数学建模,在分析亚洲狮的空间分布数据后,估算其种群密度。
这种新方法弥补了原统计方法的缺陷。科学家选择吉尔公园西部的725平方公里为研究基地,拍摄到亚洲狮368次,通过分析发现被拍到的不同个体共67只,从而估算出狮群的分布密度。
所有猫科动物面部都有胡须,狮子称作晶须。每根晶须的根部带有黑色斑点,形成独特的晶须斑。这些斑点模式在不同狮子间各异,犹如人类指纹,可用来辨识个体。
在纪录片中,通过狮子的体型、性别和毛发等特征辨识成年狮子,而观察它们的晶须是区分幼崽的可靠方法。
有经验的学者或摄影师在长期研究狮群幼崽时,会先记录晶须特征,然后给它们命名。再现身时,可通过晶须特征认出具体个体。
这种方法在狮子种群统计中,可有效防止重复和漏计,保障数据准确性。
科学家利用新方法综合评估了猎物密度和其他影响因素。起初,大家认为狮群密度依赖于野生猎物的存在。但新方法显示猎物密度对亚洲狮的分布无显著影响,可能是公园提供充足食物的结果。
研究还发现,相较于高海拔或崎岖区域,亚洲狮更喜欢平坦山谷。此外,靠近为吸引游客而提供食物的地点,狮子密度更高。
这些结果表明,旅游业吸引狮子的行为干扰了自然分布,与其他研究中关于人为干扰对狮群的影响相吻合。
这一发现提醒人们认识到旅游业对狮子分布的不利影响,也为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持,促使制定有效措施,改善亚洲狮群体状况。
濒危物种保护需依赖对其种群及威胁的准确把握。通过晶须的计算机检测来识别亚洲狮个体,这一方法科学可靠,能更好地支撑保护决策,值得推广和借鉴。
Powered by 网上快三彩票是合法的吗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